![]() |
破窗效應
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「破窗效應」,
就是說,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, 沒有人去修補,隔不久,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; 一面牆,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, 很快的,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,不堪入目的東西。 一個很乾淨的地方,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, 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, 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,絲毫不覺羞愧。 這真是很奇怪的現象。 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這個「引爆點」, 地上究竟要有多髒, 人們才會覺得反正這麼髒, 再髒一點無所謂, 情況究竟要壞到什麼程度,人們才會自暴自棄, 讓它爛到底。 台北市在未推行垃圾不落地時, 街口轉角若有一包垃圾在地上,不出二個小時, 那個地方就堆成垃圾山了。 我每次看到這種情形都想起古人說的:「毋以惡小而為之」, 一點小壞事,覺得沒有什麼關係, 但是開始做了以後,它就改變你的心態, 使你以後敢去作姦犯科。 任何壞事,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,形成風氣,改也改不掉, 就好像河堤,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, 可以崩壩,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。 犯罪其實就是失序的結果, 紐約市在80年代的時候,真是無處不搶,無日不殺, 大白天走在馬路上也會害怕。 地鐵更不用說了,車廂髒亂, 到處塗滿了穢句,坐在地鐵裡,人人自危。 我雖然沒有被搶過,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, 敲了一記悶棍,眼睛失明, 從此結束他的研究生涯,使我多少年來談虎變色, 不敢隻身去紐約開會。 最近紐約的市容和市譽提升了不少,令我頗為吃驚, 一個已經向下沈淪的城市,竟能死而復生,向上提昇。 因此,當我出去開會,碰到一位犯罪學家時,立刻向他討教, 原來紐約市用的就是過去書本上講的破窗效應的理論, 先改善犯罪的環境,使人們不易犯罪, 再慢慢緝兇捕盜,回歸秩序。 當時這個做法雖然被人罵為緩不濟急, 「船都要沈了還在洗甲板」, 但是紐約市還是從維護地鐵車廂乾淨著手, 並將不買車票白搭車的人用手銬銬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, 公開向民眾宣示政府整頓的決心,結果發現非常有效。 警察發現人們果然比較不會在乾淨的場合犯罪, 又發現抓逃票很有收穫, 因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, 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攜帶武器, 因此警察願意很認真地去抓逃票, 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,出門不敢帶武器, 以免得不償失、因小失大。 這樣紐約市就從最小、最容易的地方著手, 打破了犯罪環結(chain),使這個惡性循環無法繼續下去。 最近,我看到台北市開始在街頭巷尾種花,我覺得很高興。 荷蘭就是這樣開始的, 但願不久台北的市容也能像歐洲一樣「春城無處不飛花」。 作者:洪蘭 國立陽明大學教授(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) 常懷感恩之心•便能得到惜福之本 |
破窗效應
感謝分享 :em03:
|
破窗效應
獲益良多
^^~ +1 |
破窗效應
感謝分享
|
破窗效應
很讚的一篇文章
希望台灣有一天也可以這樣.... |
破窗效應
希望不只台北市,希望全台灣都這樣.大家應該都有遇過開車或騎車時,前車突然丟了一些垃圾或易開罐的吧?!真是無言..
|
破窗效應
又成長了一些! :em03:
|
破窗效應
感謝分享...
|
破窗效應
嗯~~似乎選擇向下沉淪比較容易...
不管是環境或是社會制序好像很難越來越好... 要靠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改變吧... |
破窗效應
知識有多一分!!!謝謝
|
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。現在的時間是 03:09 PM。 |
Powered by vBulletin® 版本 2025
版權所有 ©2000 - 2025,BMWCC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