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CT Forums
About CCT
CCT Members
Appliance
Link
   

返回   BMWCCT台灣車主聯誼會 > 註冊車友區 > 『一般討論』
註冊帳號 討論區幫助 日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搜尋 CCT購物網


回覆
 
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
舊 2006-12-07, 10:13 AM   #1
evans
註冊車友
 
註冊日期: 2004-03-02
住址: 宇宙星辰
文章: 6
精華: 0
[轉貼]企業下市引爆台灣人財富危機

企業下市 引爆台灣人的財富危機

回首十年,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明顯落後於亞洲四小龍。兩岸投資限制導致企業下市出走、外資進駐撿便宜、金融人才與市場流失,原來台灣人可以享有的財富,不斷輸出。原本生氣蓬勃的台灣資本市場,正在面臨空洞化的危機。
作者:楊淑娟
2006.12.06� 第361期

台灣股市創下六年新高,令許多人雀躍不已。但是,如果把時間拉長,跟十年前相比,台灣股市其實跌了兩成,而且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衰退的市場。
如果聚焦在成長的新加坡或香港市場,則可以發現許多「驚奇」!
今年才在香港上市的精熙國際,是來自台灣的投資。它在年初上市時,國際買家搶著要,提供的資金超過精熙所需的二一七倍。生產電子零組件的精熙,在台灣的母公司是佳能與亞光,如果他們沒有把精熙送到香港上市,精熙在香港股市的二十幾億港幣市值,應該是台灣投資人享有。
大家更耳熟能詳的,是去年初從台灣鴻海切割到香港上市的富士康。今年,富士康股價上漲超過一○○%。理論上,原來富士康的業務是百分之百由鴻海所有。但現在鴻海只持股不到七五%,所以,部份鴻海的股東原可以享有的收益,現在落在別人的口袋裡。「你的利益是受到損害的,」JF資產管理行政總裁許立慶強調。
收穫被國際投資人搶走
像這樣,台灣企業辛苦造就的財富,正不斷輸出。截至今年十一月底,已經超過四十五家台灣企業在香港主板或創業板上市。「過去他們創業時,是我們台灣人在擔風險。現在他們賺錢了,收穫被國際投資人搶走,」一名金管會官員既不平又無奈:「有什麼辦法?台灣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。」
相對於出走、到海外上市,還有一群企業在股市悄悄消失。今年以來,台灣股市已經、或已確定將於明年下市的企業超過十五家。而且,這個數字還在加快成長。
除了下市,透過公開市場發行新股與增資的承銷案件與金額也在急凍。今年公開申購金額恐怕不到一百億,連台股高峰期時的十分之一都不到。
最近,歐、美、亞多國股市紛紛重回二○○○年的高點,甚至創下歷史新高,惟獨台股黯然。
亞洲四小龍中,原本最活躍的台灣,現在的上市公司家數最少。
「現在很難經營!」華頓投信董事長魏啟林說,台灣的市場在萎縮,還要常常跟投資人解釋,為什麼台灣不漲。
台灣資本市場逆全球趨勢而行,是股市、還是企業出了什麼問題?
十一月下旬,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凱雷(Carlyle,又譯為卡萊爾)宣布將收購台灣上市企業日月光,一舉引爆相關議題,臆測紛至沓來。
國際券商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單刀直入指出,日月光不是典型的私募股權基金融資併購標的,背後有複雜的成因與考量。
一般而言,私募股權基金偏好購買因為一時經營不善、管理或大環境出問題,而使得股價被低估、但是基本面好、有穩定現金流量的企業。接著,私募股權基金再請專家將營運、財務等結構重整,以高價賣出。如果扣掉借來的資金,私募股權基金的平均年報酬,通常在二五%∼三○%之間。
但是日月光經營階層不會改變,董事長張虔生與家族持股也不會出脫,與一般交易不同。
台灣企業的經營困境
摩根士丹利的報告,點出了台灣企業的經營困境:
首先,全球化正為企業界帶來另一波衝擊。
從上一波不景氣中休養生息後,各行各業都在整併。《華爾街日報》報導,今年全球併購金額,會刷新世界紀錄。未來十年,台灣企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面對併購,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黃日燦說,「企業要開創漢唐盛世,就要有漢唐格局。」
台灣企業當然不會置身事外。日月光事件前後幾天,全球第一的台灣手機零組件業者綠點,宣布要賣給專業代工業者捷普,生產OLED的錸寶要賣給韓國Kolon。稍早,另一家生產OLED台灣公司悠景,也被私募股權基金曩括旗下;全球最大的數位相機廠普立爾,也被併入了鴻海。原因之一,都是要遙遙擺脫追在後面的競爭者。
他們都不是經營不善的企業,卻選擇在台灣下市。「以前賣企業像賣祖產、賣兒子一樣,是很丟臉的,」一名投資銀行家發現,但是現在,經營愈來愈困難,既然有好價錢,如果能對員工和股東都有好交代,大家都不介意賣掉。
有趣的是,私募股權基金是這一波整併的要角之一。
一名投資銀行家分析,今年以來,私募股權基金已經買下飛利浦與摩托羅拉的半導體部門。日月光雖是半導體測試封裝的龍頭老大,但是與第二名距離很近。凱雷與半導體業的綿密關係網,可以拓展日月光的業務,鞏固龍頭地位。
前年,張虔生過六十歲生日時,就已經把未來十年日月光的營收成長計劃都畫好。「張虔生已經六十幾歲了,希望在退休時有好的評價,讓人家覺得他對台灣、對日月光有貢獻,」一名接近張虔生的觀察者說。
但是,台商對中國投資的限制阻礙了他們的腳步。因為台灣企業投資大陸金額有淨值比例的上限,五十億以下的部份可投資四成,五十億到一百億的部份可投資三成,超過一百億的部份只能投資兩成。「全球化下要有全球分工,但是以台灣為中心的企業,反而被綁手綁腳,」寶來金融集團大中華區資本市場總經理黃齊元說。
賺到錢的不是台灣投資人
日月光事件也點出了企業對台灣股市不振,本益比低的無奈。
學者出身的魏啟林分析,日月光事件是很精密的財務工程。
凱雷若以三十九元買下日月光股票,本益比僅約十倍。如果日月光下市後,改到比較蓬勃發展、本益比較高的股市重新上市,股價就會大幅上揚。此外,屆時日月光還會因為擺脫對大陸的投資限制,基本面更好,而使股票更值錢。「把日月光股價被低估的原因統統解決,本益比變成三十倍都有可能!」一名私募股權基金業者指出。
本益比變成三十倍,日月光的股價就會上百元。「但是賺到錢的不是台灣投資人,」魏啟林感慨。
這些論點都合情合理,對雙方也都有好處,市場更給予正面評價。在日月光事件見報後,台灣股市、尤其是被外資點名可能被合併的公司股價一路直上,彷彿這是最好的解套。「大陸是一個很重要的競技場,企業不可能被政策綁在台灣,私募股權基金提供了一個合法的管道,」一名高科技業總經理指出。
然而,危機也在這裡。如果台灣企業如法炮製以此為出路,不斷下市、出走到海外上市,「台灣資本市場會有空洞化的危機!」許多券商警告,好的投資標的愈來愈少,股市不振,大家既不想來投資、也不想來上市。
台商企業挾資金出走的需求,已經變成一種商機。
在中國大陸,許多台商找上會計師詢問海外上市的細節。勤業眾信中國業務部主持會計師杜啟堯發現,其中有六成,其實最好的上市地是在台灣。但是他們問的,卻是香港或新加坡。
在台灣,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的調查則發現,未來三年將有兩百家公司想到香港上市,以規避投資中國大陸資金的限制。
國際甚至已經把台商到海外上市當成一種國際認可的商品。今年,美國標準普爾公司為寶來投信發行中國收成指數,因為國際投資人愈來愈關心這些公司的表現。
另外,還有顧問公司專門幫台商在維京群島等免稅天堂設海外的紙上公司,用各種合法與不合法的方法把資金調到中國大陸。
一名從事這項工作的業者指出,現在即使是中小型台商也懂得利用這種方法,躲過台灣投審會的法眼,從台灣銀行業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(OBU)把錢匯到大陸去。
產業與資金出走,留在台灣的金融業也遭殃。
產業出走,金融業跟著遭殃
同樣因為兩岸問題,台灣金融業無法隨著台商的需要,到中國大陸為他們提供服務。連素無文化、血脈淵源的蘇格蘭皇家銀行都已經在北京有一百名員工,公司得租下飛機接送員工往返英國與中國,台灣的銀行卻只能在對岸成立辦事處打聽消息。
這些被關在台灣的金融業,營運績效每下愈況。由於台灣的投資機會有限、資金又無法大舉匯到大陸,企業不願在台灣籌資或借錢,金融業的商機不斷流失。台灣銀行業今年上半年的資產報酬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只有○.一三%與二.一二%。在美國,這兩個數字分別是一.三一%與一五.六八%。
另一方面,中國大陸的市場不斷成長,吸走了台灣金融業的客戶後,也吸走了台灣金融人才,為外商或中國金融業效命。
中國的市場與挑戰深深吸引他們。在一場餐會中,觥籌交錯間,一名為外商金融機構在中國開拓市場的總經理被問到:「想不想回台灣發展?」
「呃,」他顯然感到錯愕而停頓:「我退休時會想回台灣。」
相對地,留在台灣的人就失去了去練兵的機會。
台灣金融業坐困愁城,外商金融機構積極進攻。今年以來,已經有七家銀行確定、公布有外商金融機構入股,檯面下,還有五、六家本國銀行在與外資積極談入股條件。
因為台灣銀行無法為台商服務,但是外商銀行在中國大陸都已經佈點,中國大陸也即將在今年底開放外商全面進入金融市場。外商銀行買下台灣銀行的股權,就等於買下台灣銀行的台商客戶與會說中文的人才,讓他們馳騁中國市場。「很多人說,與其訓練中國的銀行行員,不如把台灣的人才調過去,」復華金控董事長顏慶章在一場高峰會中說。
這一切都為台灣人民與整體經濟帶來莫大衝擊。
企業帶走的資金,很難回頭。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麗瑛在與大陸台商訪談時發現,台商多半不願把在海外賺到的錢匯回台灣,以免需要時又匯不出去。
資金一走,再難回頭
更不用說,許多地方政府都派了人在台商企業監視財務運作,而且限制利潤匯出,或要求他們不斷在當地擴大投資。「政府再不注意,就要喪失企業的財務監控權了,」陳麗瑛激動地用食指比劃。
他們也影響了稅收。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郭雨萍分析,企業在營運、生產的地方,要繳所得稅、營業稅等相關稅捐。如果公司在香港註冊,也要在香港交稅。
另外,企業在海外的收益如果匯回來,根據最低稅負制,要交所得稅。現在,許多企業認為,如果把賺到的錢匯回台灣,會被課稅,無法享有把營運總部設在台灣的優惠,自然不願匯錢回來,政府也收不到這些稅。
企業無法善用台灣錢,民眾留在台灣的錢,很難增值。台灣的閒置資金充斥,利率上不來,人們存在銀行的錢,一年期定存利率都不到二%,金管會甚至考慮,要辦研討會討論該怎麼辦。
如果好企業持續下市、出走,大家也無法在股市賺到錢。更嚴重的是,台灣聞名於世的科技股聚落可能消失。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在五、六年前對來訪的歐洲記者描繪遠景:台灣會成為全球投資中國的中心,要找在大陸成功的企業、電子業,就來台灣。「但是這個遠景始終沒有實現,」龔天行擔心,這個地位會被香港搶走。
影響所及,民眾的資金也加速外移。一名專為富人理財的私人銀行家還發現,愈來愈多客戶是企業,因為把錢放在海外報酬比較好。
根據央行統計,今年第三季,台灣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超過一二○億美元,為歷年單季次高。
一名自稱月光族的上班族,為了強迫自己儲蓄,每個月定期定額購買五千元海外基金,而不是存在台灣的銀行,或是買本土基金。「錢很少也要海外佈局啊!」這名上班族說,投信公司都是這樣宣傳。
許多企業主管指出,世界是平的,要留住台灣的競爭力,只能把基本環境弄好,吸引大家,無法用強硬的方法管制,把大家關起來。「錢是沒有國籍的,哪裡有利潤就到哪裡去;人換國籍很容易,單槍匹馬就去了;但如果企業換國籍,是很痛苦的,會連根拔起,」施振榮語重心長地說。
當台灣企業紛紛連根拔起,帶走技術、資金、人才與就會機會,台灣還剩下什麼?



evans 目前離線  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
按 "讚" 到facebook

舊 2006-12-07, 10:21 AM   #2
Montblanc
正式會員
 
註冊日期: 2006-11-29
文章: 311
精華: 0
[轉貼]企業下市引爆台灣人財富危機

文章還真長...
唉......真不曉得現在的政府在搞什麼??
Montblanc 目前離線  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
舊 2006-12-07, 12:40 PM   #3
Kevin530
正式會員
 
Kevin530 的頭像
 
註冊日期: 2002-12-22
住址: 竹北市
文章: 1,618
精華: 0
車型: F10 528iX
贊助: 2007、2008 、2010、2012
[轉貼]企業下市引爆台灣人財富危機

強者日益強盛,
弱者漸被殲滅,
小百姓夾縫生,
有的被併購,有的調往中國,慘的被裁掉~>_<
Kevin
Kevin530 目前離線  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
舊 2006-12-07, 02:25 PM   #4
大頭呆
正式會員
 
註冊日期: 2006-06-10
住址: 台灣
文章: 107
精華: 0
[轉貼]企業下市引爆台灣人財富危機

在全球經濟帶動下 ! 台灣技術、資金、人才
外流確實嚴重 ~在政策上確實有不夠讓市場機制回流
可是危機也是轉機!變化是我們目前的機會
大頭呆 目前離線  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
回覆

書籤


發文規則
不可以發表新主題
不可以發表回覆
不可以上傳附件
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

啟用 BB 代碼
討論區啟用 表情符號
討論區啟用 [IMG] 代碼
討論區禁用 HTML 代碼

討論區跳轉


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。現在的時間是 01:42 AM


台灣賓士零件網 基福汽車 正煇汽車

Powered by vBulletin® 版本 2024
版權所有 ©2000 - 2024,BMWCCT.